​从“十五五规划”看绿色低碳转型新机遇——企业如何把握政策节奏?

2025-10-29


2026年至2030年,将是中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五年。随着“十五五规划”的编制与推进,绿色低碳发展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
这一阶段不仅是政策落地的窗口期,更是企业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的黄金期。
那么,从国家政策到行业趋势,绿色低碳服务领域将迎来哪些新机遇?企业又该如何应对?

双碳2.png

一、政策导向:绿色低碳成为“十五五”的主旋律

从目前的规划要点来看,“十五五规划”明确提出要构建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体系”。核心任务包括:

推动制造业绿色升级,强化工业节能与碳减排;

推广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、绿色供应链建设;

加快能源结构优化,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;

建设全国统一的能碳数据管理与监测体系;

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完善。

这意味着,绿色制造、碳核算、能碳管理、节能改造等方向都将迎来系统性政策支持。
对于企业而言,这既是合规的要求,也是竞争的新起点。

二、绿色低碳服务行业的关键机遇

1. 绿色工厂与零碳工厂建设热潮

“十五五”期间,工信部将继续扩大绿色工厂示范数量,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。
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、零碳工厂评价服务将成为企业节能降碳的突破口。
像山东世通国际认证已具备国家工信部备案的绿色工厂评价资质,
并通过自研的AI+能碳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化申报与绩效动态跟踪,这类服务将成为申报成功的“标配工具”。

2. 能碳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上升

“十五五”规划中提出要实现“工业能碳数据实时监测与共享”,
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有碳排放核算能力,还需具备能碳管理系统。
世通的能碳管理平台符合《工业企业与园区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》12项功能要求,
可为企业提供能耗查询、碳核算、能效对标、AI节能诊断等功能,为申报绿色工厂和碳核查提供完整支撑。

3. 碳足迹认证与ESG治理成新热点

在“双碳”进程中,碳足迹认证、ESG报告编制已逐渐从自愿行为转向行业共识。
“十五五”规划强调“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体系建设”,
这为企业进行碳足迹认证和ESG评级提供了政策指引。
在这一领域,具备碳管理与认证资质的机构将成为优选合作伙伴。

三、企业应如何提前布局?

建立数据基础能力:
企业要提前建设能碳信息化系统,实现能源与碳排放数据可追溯,为政策对接做准备。

强化体系融合:
将ISO 14001、ISO 50001与碳管理体系相结合,形成“环境—能源—碳”一体化管理结构。

选择有资质的服务机构:
世通国际认证等机构可提供从体系认证、能碳管理平台建设到绿色工厂评价的全流程服务,帮助企业避免申报风险与数据差错。

四、风险与挑战

政策标准持续升级:指标体系更细、数据要求更严。企业若仍停留在传统统计方式,将难以达标。

数据合规性风险:虚报或口径不统一可能导致评审退回。

市场竞争加剧:绿色认证市场快速扩张,机构数量增多,企业需选择具备行业影响力和技术实力的合作方。

五、结语

“十五五规划”是一份国家战略蓝图,也是一张行业“路线图”。
绿色低碳已不是企业的选择题,而是必须题。
谁能更早建立数据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的绿色管理体系,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中占据主动。

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愿与企业携手,以AI+能碳管理平台为支撑,共同迈向数字化、低碳化的未来工厂。


行业热点

AI+能碳管理平台让节能降碳清晰可见

友情链接:

Copyright © 2025 山东世通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鲁ICP备09071377号-5   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