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07
一、CBAM进入实施倒计时:绿色贸易时代来临
2026年1月1日,欧盟《碳边境调节机制》(CBAM)将正式生效。作为“欧洲绿色新政”的关键举措,CBAM旨在防止“碳泄漏”——即企业将高碳排放生产转移至监管宽松的国家,从而削弱欧盟自身减排成效。

简而言之,CBAM是全球首个以碳排放为定价依据的贸易调整机制,意味着未来出口欧洲的高碳产品都需“带着碳账单”过关。
首批纳入范围的行业包括:
水泥、钢铁、铝、电力、化肥、氢气
后续还将扩展至更多高排放行业。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,这不仅是绿色门槛,更是企业数字化、低碳化转型的契机。
二、CBAM政策要求与时间表
根据欧盟官方公告,CBAM将分两个阶段实施:
阶段 | 时间 | 主要要求 |
过渡期 | 2023.10—2025.12 | 仅需按季度申报产品碳排放数据,不征收关税 |
正式实施 | 2026.1.1起 | 按产品碳排放量征收CBAM关税,并要求第三方核查 |
目前(2024–2025年)正处于过渡期的关键阶段。欧盟委员会已明确,自2025年底前,企业必须完成首轮碳数据核查与报告提交,否则2026年将面临关税补偿或禁止出口的风险。
三、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
1. 碳排放数据缺口巨大
多数出口制造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碳核算体系,缺乏基于产品的排放追踪能力。CBAM要求数据可追溯、可验证,这对传统手工统计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。
2. 上游供应链透明化不足
CBAM不仅考核生产厂排放,还要求申报供应链(Scope 3)间接排放数据。尤其对于多层级供应链制造企业,如何快速打通上下游碳数据链成为难题。
3. 合规成本与国际话语权风险
欧盟将根据排放强度确定碳税价格,如果企业无法提供经验证的数据,将被迫按欧盟“默认值”计算,这往往远高于实际排放,导致合规成本激增。
四、企业应对CBAM的五大关键举措
(1)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
企业应以ISO 14064(温室气体核算与验证)及ISO 14067(产品碳足迹)为基础,建立覆盖范围1、范围2、范围3的核算机制,实现工厂、产品、供应链的全流程数据采集。
(2)开展第三方碳核查
CBAM要求排放数据须经独立机构核查。权威认证机构出具的碳核查报告不仅可直接用于申报,也能帮助企业提升数据可信度,减少被退单或延迟通关的风险。
(3)推进产品碳足迹认证
产品碳足迹认证是量化单品排放量的有效方式,可为企业提供可量化、可对比、可验证的减排依据。企业还可通过“碳标签”方式,在客户侧展示绿色竞争力。
(4)完善碳数据管理与数字化系统
CBAM对数据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要求极高。企业应逐步构建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,实现能耗与排放数据的自动化采集、统一归集与可视化分析,为未来持续合规打下基础。
(5)规划绿色转型与国际认证路径
在应对CBAM的同时,企业还应结合国内“双碳”政策,逐步完善碳核查—碳足迹—ESG报告的整体路径,形成长期竞争优势。
五、重点行业的应对方向
1. 钢铁与铝业
作为CBAM首批征收行业,钢铁与铝的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。企业需重点优化能源结构(如用电炉替代高炉)、开展碳捕集与利用(CCUS)试点,逐步推动绿电替代。
2. 化工与肥料
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与原料转化。建议企业结合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、绿色工厂评定标准等,建立节能与减排协同机制。
3. 制造业与机电类出口企业
对复杂产品而言,CBAM要求的“组件碳核算”更复杂。企业应及早制定数据分配规则,确保从零部件、半成品到整机的碳排放边界清晰。
六、CBAM不仅是“关税壁垒”,更是“绿色竞争力”
CBAM的推出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正在从“价格竞争”走向“碳竞争”。未来,企业的市场准入、品牌形象甚至资本价值,都将与碳管理水平挂钩。
提前布局的企业将获得:
更低的碳关税成本;
更高的客户信任度;
更强的国际品牌竞争力。
而延迟准备的企业,则可能因数据不符、申报延误而丧失市场份额。
七、结语:选择专业机构,迈向低碳未来
面对CBAM的实施,中国出口企业唯有“提前行动、精准合规、科学减排”,才能在绿色贸易的新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世通国际认证深耕认证领域二十余年,长期提供管理体系认证、绿色低碳咨询、碳核查、碳足迹认证及CBAM合规辅导服务,为制造业和出口型企业提供“一站式绿色通行方案”,助力中国制造稳健走向国际绿色贸易舞台。
AI+能碳管理平台让节能降碳清晰可见
招投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三体系认证已成为企业突出重围、赢得项目的关键利器。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,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时,三体系认证已从"加分项&q
掌握核心要件,通过评审不难绿色工厂认证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。面对2025年度绿色工厂申报工作,企业如何高效准备申报材料,确保顺
内审员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"体检医生"和"保健顾问",他们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